阅读历史 |

第六百一十九章 武都郡到手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六百一十九章:武都郡到手

天统四年,六月二十日,蜀中道,汉中郡,南郑城,李嗣业率领大军走出了褒斜道,一路向南走,终于是回到了南郑城,而蜀中道刺史诸葛亮更是在接到圣旨,筹备大军入凉作战的所需的粮草辎重之后,亲自从成都来到南郑城,同时蜀中道各郡的钱粮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南郑城。

“下官诸葛亮恭迎骠骑大将军得胜而归!”南郑城外,诸葛亮亲率汉中文武迎接李嗣业大军归来,虽然诸葛亮和李嗣业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,诸葛亮是文官,李嗣业是武将,但是论品级,李嗣业身为大将军都督府三大巨头之一,地位与三省主官等同,而诸葛亮是蜀中道刺史,品级比之一部尚书低半级,比一部侍郎高半级,所以在李嗣业面前,诸葛亮就是下官。

李嗣业以及一众将领翻身下马,苦笑着对诸葛亮说道:“诸葛刺史不必多礼,得胜而归这四个字,可折煞本将了,正是因为本将在关中毫无作为,陛下才会让本将转战西凉的,惭愧啊!”

“呵呵!”诸葛亮笑着回道:“大将军何必自谦,尽管大将军未能率军攻克长安城,但是褒斜道、郿县、陈仓三战三捷,剿灭秦军数万人,将关中西部的秦军主力扫荡一空,此等功劳,又岂能用毫无作为来形容呢?大将军,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,下官已在城内设宴,为诸位将军接风洗尘,还请大将军与诸位将军随在下进城叙话!”

“请!”

众人来到太守府之后,诸葛亮特地设宴为李嗣业等人接风洗尘,酒过三巡之后,李嗣业对诸葛亮说道:“诸葛刺史,陛下钦命,让本将率军西进西凉,蜀中道全权负责我大军入凉之粮草辎重,不知诸葛刺史准备得如何了?本将何时能够入凉?”

诸葛亮用手帕擦了擦嘴角的酒迹,说道:“大将军放心,自接到陛下的旨意之后,下官便命蜀中道各郡筹集钱粮,所幸的是,蜀中道向来富庶,各郡囤积的钱粮甚多,因此下官已经在南郑城内囤积的粮草足够大军一年的用度!”

蜀中道的富庶可不是开玩笑的,当年邓国灭蜀国之后,所得到的钱粮就足够邓军全军征战三年了,而蜀中道并入邓国多年,虽然其中经历了剑山之战,但是对财力雄厚的蜀中道来说,这点损失根本不算什么,现在随着邓国版图的扩大,蜀中道所储备的钱粮想要供应邓军全军很困难,但是蜀中道依旧是天下有名的粮仓!

“那就好,既然如此,那本将便在南郑城休整几日便出兵,对了,诸葛刺史,不知可有武都郡的情报?本将多年驻守中原,对蜀中、西凉等地并不熟悉,如果诸葛刺史知道一二,还请指教!”李嗣业说道。

诸葛亮闻言,马上让人拿出一幅舆图,随后让人撤去酒宴,众人围在舆图前,诸葛亮说道:“诸位将军请看,这是我蜀中道明镜经过多年的努力所得到的舆图,这里是武都郡和陇西郡。”

众人低头仔细看,发现这幅舆图并不算特别的详细,但是也能理解,自从邓秦交恶,特别是几年前邓军在中原大破赵军,实力已经完全碾压秦赵之后,秦国对于边境的管控也是越来越严格,明镜的探子想要进入秦国境内十分困难,想要探查清楚已经不可能了,剩下的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。

“武都郡共有下辨、沮县、故道、河池、上禄、武都道、羌道七城,治所下辨城,郡内原有驻军一万之众,主将名叫张吉,但是去年我大邓集结精锐之后,为了抵御我大邓的攻势,秦国从下辨抽调了大量精锐回关中,现在整个武都郡所留下的兵马不足五千人!”诸葛亮将武都郡秦军的驻军情况简单的介绍了一下。

“诸葛刺史,本将曾多次听闻西凉等地羌族人势力比较庞大,武都郡临近西凉,不知道武都郡有没有羌族人呢?”无当卫大将军邓忠问道。

“呵呵,邓大将军,这个问题我觉得你直接问李靖大将军或许更加的合适!”诸葛亮笑着说道。

诸葛亮此话一出,众人皆看向李靖,顿时恍然大悟,可不是嘛,李靖身为天武卫大将军,驻守汉中郡多年,虽然诸葛亮是蜀中道刺史,但是对于情报这方面,肯定是常驻汉中郡的李靖更为清楚的。

李靖说道:“武都郡在靠近陇西郡的羌道城就有羌族部落,不过人数并不多,根据情报,在这里的羌族部落只有两三个,加起来人口不足三万人,武都郡并不是羌族人大量聚居的地方,所以羌族人的势力并不是特别强。”

“诸位,其实我一直再想,我们可否收纳一些羌族人呢?”这时,无当卫军师苏云突然说道。

众人闻言,皆看向苏云,苏云被众人的眼光看得很不自在,然后说道:“我的意思是,我们现在对西凉的地形知之甚少,如果能够有一些世代居住在西凉之地的人为向导,势必会事半功倍的,而现在西凉之地,能够帮助我大军的就只有羌人了,羌人世代居住在西凉,羌族部落遍布西凉诸郡,对于西凉的详细地形,肯定十分清楚的。”

“苏军师言之有理啊!”众人细想之下,都很认同苏云的这个想法,而且这个办法也不是没有先例的,当年赵国、燕国这些北境大国征讨塞外胡人的时候,也曾收纳胡人为向导,最终大获全胜。

“可是陛下一直都说,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的,对于外族人,陛下向来没有任何好感,如果陛下知道了,恐怕会横生事端!”想法是好,但是也不是谁都觉得没问题的,这不,天武卫军师贾诩便提出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邓昇曾经说过,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这样的话,给人的感觉就是邓昇不喜欢外族人,如果他们没有经过邓昇的同意就擅自接纳胡人,肯定会引起邓昇的不快的。

“这……”众人闻言,皆看向李嗣业,这个时候,能够有资格、有能力拍板的就只有李嗣业了,总之,李嗣业让他们怎么做,他们就怎么做。

李嗣业权衡再三,也不敢擅自做决定,最后,说道:“此事兹事体大,本将也不能擅自做主,这样吧,本将亲自拟一道折子,加急送回宛城,呈于陛下案前,请陛下定夺吧,只不过如此一来,我们出兵的时间又要推迟了。”

众人都不清楚邓昇的心思到底是怎么样的,根本不敢擅自做主,最后还是李嗣业决定派人回宛城请邓昇定夺,但是南郑来回宛城,最快都是五日,这一来一往,出兵武都郡的时间肯定要退后的,不过这也没有办法了。

很快,李嗣业就拟好了一道折子,此事事关重大,为了防止消息泄露,李嗣业特地安排了自己的亲卫队长亲自将折子送回宛城。

天统四年,六月二十二日,宛城,乾阳宫,邓昇接到了李嗣业的折子之后,哈哈大笑,道:“哈哈,这李嗣业还真是谨小慎微啊,多大点事,还要由朕亲自做主,你回去告诉李嗣业,就说此事朕准了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