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被赶出豪门后,老祖宗她震惊全球 > 第114章 重心向西方偏移的原因,与慕夜柳互相的善意

第114章 重心向西方偏移的原因,与慕夜柳互相的善意(1/2)

目录

说到“安全感”三个字的时候,楚珮宁唇角勾了勾,落在纪清芷的眼里,就是一张洋溢着幸福笑容的面庞。

到底也是这么过来的,纪清芷也把她的心情摸了个大概。

怕小姑娘脸红,并没有拆穿。

“我来这拿之前订的香水,既然遇到你了,就请你吃个饭吧。”纪清芷扫了眼一旁打闹的云绥和邹瞳,问:“让你的朋友也一起,怎么样?”

楚珮宁看过去:“这个得问他们的意见。”

“那你去问问,我先进去拿我的香水。”纪清芷松开她,径直走进店里。

楚珮宁过去找邹瞳和云绥,还没靠近,就听她疑惑地问:“你还学古琴?”

楚珮宁点头,含糊道:“陶冶情操。”

邹瞳想了想,觉得在理:“也是,毕竟你以后要嫁入豪门,提前培养气质嘛。”

楚珮宁:“……”

邹瞳还絮叨着:“不过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钢琴,你倒是特别,要学古琴。”

不是她不看好这个乐器,是现代以来传统乐器的确没有西洋乐器流行,比较活跃的就是古筝了。

但现在很多人,连古筝和古琴的区别都不知道,甚至以为二者同一种乐器。

对此,楚珮宁十分遗憾。

千年前,华国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朝代,派遣使者不远万里而来,就是为了和他们结交并学习其先进技术。

那时的对外贸易还是朝贡贸易,对海外诸国进行赏赐,宣扬国威,引得万国来朝,将华国敬为他们的主国,年年进贡。

即便这种贸易形势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,厚往薄来、赔偿其价,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,但那时的华国完全有财力负担得起。

只可惜近代以来,逐渐走向没落,农业社会的弊端也由此显现。

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,成为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。

自古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,以家庭为单位,男耕女织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需求。

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取决于社会环境。

华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,对自然的探求未予以充分体现,发明和发现来自于长期的经验积累,重经验、重综合、重实用、重农业。

早期领先于世界,但在时间的推移下,弊端越来越明显。

而西方经历了一系列思想运动后,解放了人们的思想,推动了科技发展,重理论、重实验、重分析、重工业。

这也18世纪以后,楚珮宁的重心向西方偏移的原因。

两百年前还是西强东弱的世界格局,即便现在华国已在不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,科技发展逐渐繁荣,一举成为强盛国家,还是有不少人崇洋媚外。

就拿乐器来说,大部人觉得西方乐器更高雅,演奏起来更有气质,对本土乐器却保持着土和落后的偏见。

楚珮宁想要将乐府之音发扬光大,可现代人的思想,实在是太让她寒心。

世界的发展历程已经注定了,茫茫岁月中,总会有一些技能和手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。

她离开了两百年,错过了太多。

当时无法引导人们尽快顺应历史进程,现在也无法改变,只能潜移默化地转变思想。

只是现在,她的力量还是太弱。

“我师傅要请我们吃饭,你们去吗?”楚珮宁问。

“去去去,当然去!”邹瞳一听到吃的就激动,“我们去吃什么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