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让你高考,你现场手算反重力质究? > 第六百五十一章 将要接受火线的最终检验!

第六百五十一章 将要接受火线的最终检验!(1/2)

目录

叶森接过话茬:“我赞同陈工的看法,我认为可以在训练集中再补充一批极端场景的数据,提高模型的适应性。

同时,我们还要在导弹上布置一些备用的惯性导航,作为最后的保底。”

“对,要做到有备无患!”

张恒赞许地点点头:“这样,即使被干扰,‘应龙’也能靠自己找到目标,不至于半途而废。”

大家又就着抗干扰天线、智能武器交互、発射方式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
“干扰是制导的死敌,我建议采用自适应波束赋形技术,让天线能够自主调整波束方向,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扰。”

电子对抗专家王宇提出建议。

“武器交互可以采用智能组网,既可以实现导弹group的互联互通,也可以与其他平台实现体系作战。”

叶森出谋划策。

“至于発射,我们要让‘应龙’能够兼容舰载、潜射、机射等多种方式,最大程度地提高其使用灵活性。”

发射专家赵鹏补充道。

……

随着讨论的深入,一个个璀璨的主意在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。

专家们殚精竭虑,只为让“应龙”在细节上更臻完美,在未来的实战中所向披靡。

数小时后,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终于落下帷幕。

当一页页修改意见被整理成册时,一个全新的、更加成熟的“应龙”跃然纸上。

“好了,修改意见就定稿到这里,我们要争分夺秒,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改进,让‘应龙’以最完美的姿态走向靶场!”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天枢基地的各个实验室灯火彻夜不熄。

气动实验室里,工程师们正在按照新方案,对样机的外形进行微调。

数控机床嗡嗡作响,切削液飞溅,一个个优美流畅的曲面在火花中渐次成型。

制导实验室里,程序员们正在埋头改进算法,优化代码。

键盘声此起彼伏,屏幕上数据飞速滚动,一串串智能指令渐次装填进“应龙”的“大脑”。

而在电子对抗实验室,一场“无声的较量”也在激烈进行。

只见一组组自适应天线阵列正在电波暗室中经受着“魔鬼式”的考验。

各种超强干扰信号此起彼伏,但这些“智能猎手”却表现得从容不迫,依然能捕捉到目标的微弱回波。

转眼间,新一代“应龙”导弹问世。

当它再次回到总装车间时,众人无不为之惊叹。

和首件样机相比,它的线条更加流畅优美,没有一丝多余的阻力,它的“眼睛”更加锐利敏锐,即使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也能精准锁定目标。

“首长,新样机已经完全达到预期指标,随时可以参加实弹测试!”

“好极了!我已经为你们申请到了最好的靶场资源,一定要全力以赴,用实力给‘海神’一记响亮的回击!”

张云龙握紧张恒的手,斗志昂扬。

天枢基地,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。

张恒正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,手中紧握着一份最新的“应龙”实弹测试计划书。

此时,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