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大明:寒门辅臣 > 第七十九章 完不成,顾某辞官

第七十九章 完不成,顾某辞官(1/2)

目录

衙皂房。

班头徐霖正与几个皂吏说笑着城中的趣事,忽然门外传来声音:“班头,知县传唤。”

徐霖走到窗前,看了一眼周茂,咧嘴道:“周大,这么晚了知县传咱作甚,身边没个婆娘,有力没处使吗?”

其他皂吏听闻,哈哈大笑起来。

周茂冷着脸,严肃地说:“徐老三,最好是对县尊尊重点,现在跟我走!”

徐霖不以为然,摇摇晃晃走了出来:“走吧。”

周茂看向衙皂房门,沉声说:“再喊一人,另外,把杖子也带上。”

“什么?”

徐霖脸色一变。

这是晚上,县尊没审案,哪里用得着杖子?

徐霖无奈,举起齐眉的杖子,这棍子又名水火棍,取无情之意。

陈忠恨恨地开口:“一切听凭县尊吩咐。”

顾正臣盯着刘伯钦,一字一句地说:“我知道,你们不希望被我连累。这件事,本官一个人担了。八百人,二十日,安置二千二百五十六人!征调民力不改,时间不改!”

“犯了错,就该罚!”

可任凭他如何喊,如何哀求,没人发话,杖刑就不可能停。

赵斗北、陈忠也惊住了。

徐霖不安地喊了衙役韩强,各持杖子跟在周茂身后,看着去的地方竟是县丞宅,更是胆战心惊。

顾正臣看向陈忠,起身说:“原来是陈典史的侄子,陈典史,你可为他说情?”

县尊啊,你该不会是得罪了什么大人物吧?

赵斗北看着文书中的俘虏人数,再三确认,不是自己眼,也不是写错,神情不定地看向顾正臣:“县尊,这样一来,征调八百民力根本不够啊。时间紧迫,需要征足两千人!”

赵斗北上前为陈志说情:“咱县衙缺席知县已有数月,往日里都是由县丞代办诸事,有了文书,承发房习惯递到县丞宅这边。刘县丞已经严厉呵斥过他,让他即刻送到县尊那。县尊,这事要不就算了吧?”

只能规规矩矩地动手,一下接一下。

陈志今年刚满三十,平日里就坐在承发房里悠闲,哪里吃过这种痛,等打到二十杖的时候,人已经哭叫得不成样子。

“本官刚刚到任句容,没有横征暴敛,倒是先大兴土木,竭用民力,那句容百姓如何看我?若赶到冬日,百姓居家无所事,抽调多一点尚可。可我们不能耽误秋收,至少不能耽误太多户人家的秋收!”

不要误会,不是耍流氓。

陈志面色惨白,喊了起来:“叔啊,救我,救我!”

对百姓好无益,远远比不上巴结朝廷重臣,讨好上级,做点“重点工程”来得实在。

但醒着的人,可没一个敢忘。

顾正臣安稳地坐着,看向衙役徐霖、韩强:“没聋的话,就动手了。”

刘伯钦、赵斗北、陈忠垂手看着顾正臣。

顾正臣敲了敲桌子,严肃地说:“两千人?你们知道征调两千人意味着什么吗?意味着句容一万多户人家之中,有近两成失去了顶梁柱!眼下秋收在即,稻香于野,抽调如此多的人来服徭役,那谁来收庄稼?是妇人,老人,还是孩子?”

顾正臣坐在搬出来的椅子上,瞥了一眼刘伯钦与陈忠,冷峻地开口:“遇有大小事务,典吏先于长官处明白告禀,次于佐贰官处商确既定。刘县丞是个明白人,知晓陈志犯了错。可赵主簿,你是个明白人吗?”

陈忠抬手:“县尊说是多少,就是多少!没什么不合适!”

“何况,百姓无论收成多少,县衙都不会少征秋税一石一斗米,朝廷不会苛责。俘虏安置出了问题,朝廷会降罪!”

打轻了吧,得罪知县。

典史陈忠厉声打断了赵斗北。

“啥?”

喊先生只是敬称,朱标见到宋濂、李希颜等东宫之人时,都会习惯用敬称,以显示尊重人才、士子。

刘伯钦、赵斗北只好点头。

四十杖?!

这一点上,老朱也是以身作则。

顾正臣深深看着刘伯钦,他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。

啪!

一棍子下去,陈志惨叫一声,眼泪都掉下来了,喊道:“县尊,县尊饶命,我错了,我知错了。”

上面一份文书是中书省签发下来的,内容简单明了,最核心的一句是:

周茂没解释。

陈志慌了起来,连忙看向陈忠,目光中满是哀求。

打重了吧,得罪典史。

改前令,句容安置鞑靼俘虏,合二千二百五十六人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