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女生耽美 > 春秋鲁国风云 > 第602章 子张颛孙师(3)

第602章 子张颛孙师(3)(1/2)

目录

史料记载,孔子曾曰过:“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,唯何甚人洁己以进,与其洁也,不保其往也。”

孔子的意思就是,要鼓励一个人的进步,而不是认同他的不足,这样做难道有错吗?人家洁身正己以求进步,就应该鼓励,不要抓住他曾经的过失而不放。

颛孙师交友,也许正是把孔子关于“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”思想贯彻得最为彻底的孔门弟子。

这与他的性格也有关。

据史料记载,孔子曾概括过自己几位得意弟子的性格。子曰:“柴也愚,参也鲁,师也辟,由也喭。”

这是孔子对高柴、曾参、颛孙师和仲由四位弟子的评价,意思是说高柴愚笨,曾参迟钝,颛孙师偏激,仲由鲁莽。

孔子并非是真的说这四人就这鸟样,而是指出这四人曾经表现出性格上的缺陷,但是在加入孔门以后,受到了儒学教育,不但改正了这些缺点,而且还各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

其中,孔子对颛孙师的评价,是性格偏激。

这种偏激,是与生俱来的。受此性格影响,在生活上,颛孙师甚至有点我行我素。

据说,颛孙师在生活上不拘小节,不讲究外观礼仪,不追求衣冠整洁美观,为人洒脱,随和从俗。

史料记载,战国后期主张“性恶论”并提出“制天命而用之”的人定胜天思想的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荀况,就对颛孙师的穿着有过赤裸裸地批判,“弟佗其冠,神潭其辞,禹行而舜趋,是子张氏之贱儒也”。

这简直不能用批判这样的词来形容了,而是开骂了。

荀况直接骂颛孙师:头上歪戴着帽子,嘴里说些淡薄无味的话,走路还学着禹、舜的样子,子张之儒就是如此之下贱。

战国时期,百家争鸣的时代,文人墨客代表着各自的学派,各种开骂是常态。

但颛孙师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性格,貌似与墨家有着相通之处。

也正因为如此,后来墨家与儒家因为理念上的分歧,颛孙师受到了孔子高徒中的曾参、颜路等人的排挤。

但排挤了又如何?孔子去世后,儒家分为八派,颛孙师后来自成一派,被称为“子张之儒”,而且是儒家八派中列在最前面的。

子张之儒相关言论就有“下无用则国家富,上有义则国家治,上有礼则民不争,立有神则国家敬,兼而爱之则民无怨心,以为无命则民不偷,昔者先王立此六者而树之德,此国家所以茂也”。

有学者认为,这段话,其核心要义反映的正是墨家思想。

下无用,即墨家倡导的节俭理念;上有义,即墨家倡导的尚同理念;立有神,即墨家倡导的明鬼理念;兼而爱之,即墨家倡导的兼爱理念;以为无命,即墨家倡导的非命。

这里有一个成语,“禹行舜趋”,讲得正是颛孙师。

据说,颛孙师曾向孔子讨教“善人之道”,孔子对他说,“不践迹,亦不入于室。”

孔子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踩着圣人的脚印走,那仁德是难以学到家的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