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唐朝好地主:天子元从 > 第1077章 谋反

第1077章 谋反(1/2)

目录

第1077章谋反

“近来上书奏者者,都说朕游猎太频繁,”

北苑,玄武门外,皇帝检校羽林、龙武禁军,看着百骑千骑诸营禁军飞驰射箭,对着召来的宰相们直言,“如今天下无事,但武备的事不能忘。朕时常与身边的人到后苑射猎,并没有一件事烦扰到百姓,这有什么害处呢?”

魏征站了出来,

直言道,“圣王贤君唯恐听不到有人谈论其过错,陛下既然让大臣们上封言事,就应该听任他们无拘束的陈述意见,如果他们的话可取,自然于国家有利,就算不可取,听听也无害处。

正所谓兼听则明,偏听则害。

现在有许多大臣知无不言,这是大好事,陛下当高兴,甚至当奖赏他们。”

武怀玉站在那里,不得不佩服魏征那张嘴,反正从什么角度都能说出番大道理来,就是有那种,你抛开事实不谈你难道没错吗的劲头。

皇帝说我打猎,那并没有妨碍到百姓,而且这还是训练将士的一种方式,加强武备,结果魏征却要抛开事情本身不说,而是说臣子进谏那就是好事,至于谏什么不重要,谏对谏错也不要紧。

估计换其它皇帝听到这话,得把魏征发配岭南,但李世民却是个气度很好的皇帝,

“你说的对,”李世民道。

居然还真下旨,那些上书说他游猎过度的臣子,每人赐腰带一条。

武相就是个例子,曾经出镇朔方、幽燕和岭南,每到一地,都是剿抚并用,恩威并济,都能很快的平靖地方,然后安定百姓,甚至都还能让当地一步步富庶起来,

而如今连年丰收,匹绢得粟十余石,然而百姓怨声载道,是觉得陛下不再顾念百姓,多营缮宫殿,不操持国家急务的缘故。

积蓄储备固然不可缺少,但也要让百姓留有余力,然后收税,不可强加聚敛,否则就是拱手让给敌人,

这些年,边远地区,为何獠蛮戎狄屡屡叛乱,剿之不尽除之不绝?臣以为恰是因为镇守边远之地的刺史,俱是武人,不擅抚民,甚至有些武人刺史还故意挑起边衅制造战事以邀军功,

中书令马周上前,

“陛下,贞观之初,天下饥歉,斗米直匹绢,而百姓不怨者,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。

“陛下,百姓安定,惟在于刺史和县令,如果挑选的人得力,那陛下也可得清闲自在,百姓也能过安稳的日子。则如今朝廷只重中央官吏,而轻视州县官员的选拔,

马周的话让李世民很满意,虽然其中有些话也刺痛着他,比如马周说以前一斗米一匹绢的时候,大家还没怨言,现在一匹绢可以买十几石粟了,百姓反而怨声载道,他觉得就很难理解,

现在比武德朝和贞观初日子好过多了,四夷臣服,天下不再有大战乱、饥荒,百姓怎么反而还觉得他不好,是不是得寸进尺?

可马周说的那些建议,还是很实在的。

薛万彻改任蒲州刺史的旨意,按程序交到中书门下,是要宰相们商议,然后中书拟旨,门下审核,

“臣听说陛下要让薛万彻出任蒲州刺史,臣坚决反对,薛万彻此人名声不好,在军中都与诸将不协,且动则打骂麾下将士,这样的人连军中同袍都不能善待,如何指望他能善待治下百姓?

蒲州又是我大唐四辅州之一,尤为重要,绝不能让一个嚣张跋扈的武将搞的乌烟瘴气。”

而如果用对了人,就不会有这种问题,

尤其是刺史多用武人,或是朝官不称职时才补选为地方官,边远地区,用人更加轻视,所以说百姓不安定,大致于此。

皇帝皱眉,

“诸卿便请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”

借着今天这个机会,马周狠踩薛万彻,还不赞同他出任蒲州刺史,理由也是很充分的。

而薛万彻名声不好,同样是人所共知。

隋朝广贮洛口仓的粮食被李密利用,东都积存布帛而王世充得以借力,并州晋阳宫的武备,西京的府库也为我大唐所有,

如今我大唐都开国二十年了,隋朝储备的那些粮绢武器等仍未用完。

“宾王还有什么,一并说来。”李世民道。

百姓能得温饱,自然不会有人再生叛乱之心,地方安靖,税赋也就稳定上缴,这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事情。”

这话抬高武怀玉,狠踩薛万彻,

但说的却也是有几分道理,

武怀玉人就在这,他这些年在朝四度为相,在地方上也是出镇数個边地,但表现都是有目共睹的。

陛下,自古以来,国家兴亡,不在于积蓄的多少,而在于百姓的苦乐。

陛下想要长治久安,其实也并非难事,只要如贞观初年那样,节俭使百姓休养生息,藏富于民,方能天下长安。”

可现在马周若不同意,这任命也很难发出。

“陛下,臣也反对薛万彻出任蒲州刺史,他统兵打仗冲锋还行,若说治理地方牧百姓,不合适。

如今天下太平,还是当偃武修文,治理地方,应当交给文官而非武将,”魏征站出来补刀。

一个中书令一个侍中,

这两人都反对,

那就算皇帝下旨,也通不过,强行任命,那就是墨敕斜封,要是碰到宰相们强硬点,

薛万彻这蒲州刺史根本不被承认,到时有的麻烦。

“薛万彻任命之事,朕再考虑。”皇帝不得已收回旨意。

“以后刺史的任命,还是由宰相们推举,朕亲自选拔,”

“另外,县令,京官以上各举荐一人。”

皇帝今天听了不少中肯的建议,心情不错,于是当众道,贞观以前,从朕经营天下,玄龄如晦之功也。贞观以来,绳愆纠缪,魏征、马周之功也。又有怀玉、药师镇抚地方。“

”赐诸卿佩刀一把。“

”朕治理国政与往年相比如何?“皇帝认真的询问宰相们。

”朕要听实话,怀玉你先说。“

武怀玉并不喜欢说逆耳忠言,但今天这场合,还是只能实话实说。

”陛下威德加于四方,远超贞观之初也。“

”不用都说好话。“李世民直言,

”陛下,要说不足之处也有,人心悦服不如从前也。“

李世民听了倒疑惑,”远方四夷畏威慕德,故如服,如果说不如从前,何以至此?“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