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我的1995小农庄 > 第十四章 油坊

第十四章 油坊(1/2)

目录

“花生!卖花生!今年的新花生,谁买花生过来看看咯!”

“大棚的新花生,不买也来尝尝鲜嘞……”

陈凌在杂粮区找了个宽敞地方,把驴车停好,就扯着嗓子吆喝起来。

这个时间点,杂粮区的人才刚刚多起来。

陈凌这一吆喝,顿时就引过来不少人。

抓了几颗剥开一瞧,还真是刚晾干不久的新花生,都觉得挺稀罕的。

一问之下,就听陈凌说是大棚里种出来的。

人群立马更热闹了,不断向陈凌问这问那。

有打听陈凌哪个村的,有问他种大棚好不好管的,盖一个大棚得花多少钱的……

问啥问题的都有,这期间也都尝了陈凌的花生。

也都觉得比一般花生要好吃。

但卖起来却没陈凌想象得那么快。

不是说没人买,而是买得少。

都是两三斤的买,稍微多点也就五斤、十斤。

最多的才买了五十斤,还是农贸市场粮油店的老板。

跟陈凌说花生好吃是好吃,但不知道出不出油,先买个五十来斤试试。

出油不多的话,就自己吃了。

倒把陈凌搞得挺无奈的。

心想自己是不是高估这个时代的购买力了。

接下来,陈凌不时的吆喝两句,买花生的人没断过。

一见是新花生,又听陈凌说大棚种出来的,倒是都愿意买。

但还是那个问题,就是买得少。

到了十一点左右,驴车上的花生还剩着百十来斤。

“啧,之前还嫌弃这五百多斤花生少了呢,谁知道吆喝一上午,还剩了这么些。”

陈凌摇摇头,心里颇为无奈。

其实他也明白这种事急不得。

不管现在这个时代,还是后世,想快速打开市场销路,吸引到大量客源都不是简单的事。

只是因为有日月洞天,陈凌心里预期有些高了而已。

“而且这还是根据市场价,没有涨多少价格的情况下。”

现在的带壳花生市场价是8毛钱一斤,但那是去年的花生,陈凌借着新鲜花生和大棚花生的噱头,涨了1毛钱,卖9毛钱一斤。

人们都还能接受。

但要是再涨1毛钱,每斤花生1块钱的话,就不太行了。

这个年代的钱还是比较值钱的。

而且粮食的差价比较小,有时候比市场价高五分钱,都卖不动。

小麦、稻谷、玉米、大米,差价更是只有几分钱,敢多出1毛钱的价格,算行情相当好的时候。

眼看着就中午了,杂粮区也慢慢没人了。

陈凌又卖了十来斤花生,驴车上还剩着七八十斤左右,死活卖不动了。

于是他决定吃顿饭,先把肚子填饱。

然后再想办法怎么把洞天里剩下的花生尽快解决掉。

一亩地产量在六七百斤左右,前天一亩地,昨天两亩地,一共收了两千多斤。

按现在这个速度卖,恐怕得卖好几天。

毕竟市场下午就没人了,只能买上午半天的。

午饭,陈凌就在农贸市场吃的饸烙面。

红油汤,猪肉臊子,热腾腾的一大碗,量给得极其实惠。

陈凌吃得特别满足,付了钱就驾着驴车出了市场,找地方给驴喂水。

不吃不喝一上午,驴也受不了。

为了犒劳这头倔驴,陈凌喂完水后,又拿了些洞天内留给鸡的花生藤蔓和叶子喂给它。

这下,可把这家伙馋虫勾起来了。

停在路边也不走了,儿啊儿啊的冲陈凌大叫,还用嘴顶他,问他继续要吃的。

“你他娘的,就你这态度,还敢要吃的……”

“想都不要想。”

陈凌黑着脸,用力的甩着鞭子,赶着这老倔驴继续往县城里赶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