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> 第0421章:一笔勾去十官命!要不要动一动《宋刑统》

第0421章:一笔勾去十官命!要不要动一动《宋刑统》(1/2)

目录

千乘县,德福街街头。

身穿一袭月白色长衫的苏良,大步走到陈执中面前。

“陈公,许久未见,身体可还安好?”苏良面带微笑,拱手说道。

陈执中的嘴角微微颤抖。

“景……景明,你怎么……怎么在这里?”

景明。

听到这两个字,围观者们都是一愣,然后瞬间恍然。

这个年龄,这份气质,引得陈执中紧张,同时又名为景明者。

除了当朝隐相、官家宠臣,苏良苏景明。

还有何人。

这时。

杜雷拿出一份镀金文书,看向围观者。

“这位乃是谏院右司谏苏良。苏司谏奉圣命巡查京东东路,特旨纠察地方,提举地方军政民生一切要务,便宜行事……”

杜雷宣读完毕,便将文书又揣进怀里。

给郑有泽十个胆子,他也不敢去查验文书的真伪。

仅仅对方是苏景明,便能让其唯命是从了。

当下的苏良。

虽是司谏之职,但官员们都知未来的中书政事堂必有他的一席之位。

论权势和影响力。

苏良可是比这位仕途生涯已然结束的岐国公强太多了。

昨日,郑有泽才得知济南府贩卖人口之事。

他还以为苏良仍在济南府处理案情,没想到竟已来到了青州。

他连忙拱手道:“千乘县知县郑有泽,参见苏司谏。”

其后面的县丞、衙役、厢军将士也都跟着齐呼:“参见苏司谏!”

苏良点了点头,看向一旁的两名厢兵都头,道:“所有厢兵,即刻撤离!”

“遵令!”

两名厢兵将领根本没有去看陈执中和郑有泽,直接大手一挥,转身撤离。

苏良乃是大宋将士中口碑最好的文官。

西夏城下追凶砍头,交趾境内灭敌八千。

这是无数武人的梦想,却被苏良做到了。

他们自然甚是钦佩。

而“特旨外巡,便宜行事”的权力,他们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。

厢兵撤离后。

郑有泽连忙朝着苏良道:“苏司谏,您刚来千乘县,可能对当下的情况不清楚,下官之所以……”

苏良还不待郑有泽说完,便打断了他的话语。

“郑知县,本官已在县城待了三日,具体情况,了然于胸,你不必赘述!”

苏良的气场,岂是一个小小的县官能够对抗的。

郑有泽无奈,只得退到一边。

而这时。

豆腐铺的齐阿公和刘大碗茶坊的刘掌柜都兴奋起来,他们没想到大宋最有权势的台谏官苏良竟然光顾过他们的小店。

苏良命厢兵撤离,让他们相信苏良定然会为他们主持公道。

苏良环顾四周,又看了陈执中一眼后,道:“德福街的诸位商户们,我是苏良。岐国公致仕已久,可能对全宋变法的理解有些偏差,在这里我先解释一下。”

“首先,朝廷从来都没有主张全宋变法要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先,要以大局为重。全宋变法,就是全民变法,少一個百姓都不行,朝廷也不会抛弃任何一名百姓,更不会让他们因变法而遭受无端的损失和伤害。”

“其次,德福街商户侵街,主罪不在诸位,而在当地官衙。上任县官因发展商贸而规划不明,导致百姓侵街,此乃官衙之错,上任知县离任后应由现任知县承担,而不是将侵街归咎于百姓之身。”

听到此话,陈执中的脸颊发烫。

苏良率先为其开脱一句,已经算是给他留面子了。

而郑有泽也是低着脑袋,苏良一句话将他的决策全部推翻了。

“苏司谏,讲得好,就是这个道理,但接下来如何解决才是重点!”有商户高声道。

“对,两年契约期,官衙不能不认!”又有人喊道。

商户们想要的不是严惩官员或让官员向他们致歉。

而是如此保障他们的店铺利益。

苏良道:“两年契约期,官衙肯定是要认的,但德福街也是要拆的,千乘县要发展,就不能存在这种街不通骑的情况!”

“你……你还是要拆,看来……你……你们都是一伙的!”

人群中,一名商户举着木棍,激动地叫喊道。

这显然是个急脾气。

“不能拆!不能拆!不能拆!”

商户们的情绪再次激烈起来。

苏良双手往下压,道:“诸位,别激动,听我讲完!听我讲完!”

这时。

齐阿公也转头道:“大家伙别乱,听苏司谏讲完!”

商户们渐渐安静下来。

苏良继续道:“我的解决方法是,官衙为诸位在县城内再寻找一处可让你们满意的经营之所,然后签订一份新契约。”

“为弥补大家的损失,此契约可定为三年,而大家因搬迁导致的经营损失,将根据诸位的经营情况,按日赔偿。此契约签订后,大家再有序搬离,如何?”

商户们从苏良的话语中捕捉到了三条重要信息。

其一,依旧还能在县城内开设店铺;其二,开新店之前,皆有补偿;其三,唯有商户同意新契约后,县衙方能拆迁。

商户们也并非不讲理。

他们也知如此侵街占道对千乘县的发展确实不好。

他们也不敢占官衙的便宜。

苏良此法公平公正。

三年契约到期,他们能不能续约,就看他们自己的能力了。

“我答应!”齐阿公率先说道。

“我……我也答应!”

“我……我答应!”

……

商户们纷纷表示同意。

旋即。

苏良笑着道:“诸位,此事我会一跟到底,在大家未在新契约上签字之前,德福街的一砖一瓦都不会被拆掉。”

“此外,我想告诉大家的是,不是因我苏良来了,才有这样的结果,而是朝廷的政策本就如此。”

“诸位再遇到类似的问题,若地方衙门无为,你们大可以去开封府投递状纸,但不要采取这种极端措施,以武力对付官衙,有理也变成了没理,明白吗?”

“明白!”

商户们挺着胸膛,声音甚是响亮,然后纷纷将手中的武器放到了一边。

寥寥数语。

苏良便将朝廷的公信力拉了回来。

陈执中和郑有泽皆是面带愧色,低下了脑袋。

陈执中的问题在于,他觉得但凡百姓闹事就是错的。

他向来喜欢将大事化小,武断地认为侵街就是侵街。

他做事太死板。

太喜欢将百姓当作敌人了。

这也是他被众官员称为“庸相”主要原因。

至于郑有泽,则是将个人仕途看得太重。

不喜将县内存在的问题向上汇报,并认为若向上面申请补偿是为官不良的表现。

故而想以强权压制百姓。

说白了。

在他们的潜意识里,还是不在乎百姓的利益,眼中只有自己,只有政绩。

这时,苏良才看向郑有泽。

“郑知县,伱可有异议?”

“没有没有,下官一定遵照此约定,严格完成。”郑有泽保证道。

此刻,他的心情甚是恐慌,苏良一句话,就能让他丢官。

苏良接着道:“那就好,现在,你是不是该向齐阿公道个歉呢?”

郑有泽一愣,瞬间明白了,连忙朝着齐阿公拱手。

“齐阿公,抱歉,我刚才称有无数种办法让您孙子读不了书,乃是气话,我是不想让您自杀,我……我绝对不可能这样做的!”

齐阿公突然笑了。

“郑知县,你这个官其实不算坏,就是在这件事上做的不地道,老头子我知晓是气话,不然我……我早就拿刀捅你了!”

听到此话,周围的商户都笑了。

郑有泽的官声政绩其实还行,只是在德福街一事上做错了选择。

“大家都散了吧,该做生意接着做生意,以后摊位里可别再藏武器了!”苏良道。

顿时,商户们便都心情愉悦地散去了。

……

一刻钟后。

千乘县县衙,后厅。

“苏司谏,是下官错了,是我对朝廷的变法之策有所误解,忽略了这些百姓的诉求,是我……”

郑有泽不停道歉。

苏良道:“你放心,本官不会因此事便让朝廷罢了你的职,你在千乘县的政绩官声,本官还是了解的。你要记着,莫只为了仕途而做官,要看得长远一些,济南府知府谢永卿和通判周鼎便是最好的反例!”

“下官明白,下官明白!”郑有泽重重拱手。

一旁。

苏良见陈执中一直低着头,不由得笑着道:“郑知县,你忙吧,我与陈公数年未见,要叙叙旧!”

当即,郑有泽便快步离开了。

“唉!”

陈执中长叹一口气,道:“景明,让你看笑话了,老夫本心不坏,以为说服了这些百姓,就能让官衙少了麻烦,没想到还是做错了!”

若依照苏良以前的脾气。

陈执中让他、王安石和司马光背黑锅,苏良绝对能让陈执中颜面尽毁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