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> 第0049章 正旦使我举荐知谏院包希仁

第0049章 正旦使我举荐知谏院包希仁(1/2)

目录

庆历五年,七月六日。

一大早。

汴京城的天气便非常燥热。

中书省向各个在京衙门下发了举荐契丹正旦使的布告。

京朝官们可举荐,亦可自荐。

所谓正旦使,即去庆贺辽国新年的使臣。

自澶渊之盟以来,宋辽互贺正旦,已成惯例。

因两国有上千里之遥,故九月便需出发,次年三月方归。

而今年,情况又有所不同。

布告上多了一句话:贺正旦,兼察边事。

庆历二年,辽国趁大宋与西夏交战,趁火打劫,重兵压境,向大宋索地。

赵祯大惊,派富弼为使和谈。

最终,宋增岁币十万两、绢十万匹,结束了这场争端。

史称:庆历增币。

此事,也让赵祯见识到了辽国的狼子野心。

澶渊之盟并不能让宋辽永葆太平,辽国依旧还是想着侵占大宋国土。

这两年,河北边境也增设了许多禁军。

去年,宋夏和议,西夏向宋称臣,结束了长达数年的战争。

但西夏与辽国仍有冲突。

三国亦敌亦友。

任意一方都担心另外两国联盟,攻打自己。

介于这种情况,今年的正旦使在出使辽国时,还需要了解一番辽国君臣对大宋的态度及边境军事情况。

可谓是职责重大。

……

很快,朝堂举荐便开始了。

依照惯例,大宋历来派遣的正旦使,品级都不是很高。

两府三司的主官们、翰林学士、各路主官都不会入辽。

但这一次,枢密副使丁度和庞籍,纷纷自荐。

有人举荐监察御史李定,有人举荐户部判官王尧臣,还有人举荐御史中丞王拱辰。

而脸皮甚厚的殿中侍御史刘湜和谏院钱明逸也纷纷上奏自荐。

甚至还有人举荐苏良和周元。

……

这一日,午后。

苏良看向周元,问道:“子雄兄,你觉得谁最有可能成为正旦使?”

周元想了想,笑着说道:“别人,我不清楚。但咱们两个,肯定是没希望。”

“不,我没希望,但子雄兄你还是有可能的。”

苏良所言并非谦虚。

他太年轻了。

二十七岁的他,面容白皙,本就显得比同龄人年轻。

若以他为正旦使,辽国还以为大宋无人,派遣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来糊弄呢!

万一辽国某個公主看上他,要让他入赘。

依照大宋目前的能力,还真难将苏良救回来。

至于周元,则比苏良多了一丝可能。

他年龄符合。

虽然官职较低,但大宋擅于以假官出行,给他封赏一个假官阶,便能成为正旦使。

真宗期常用此法,以此展现宋为正统,辽只是胡虏而已。

“别取笑愚兄了,我自知没有这个能耐,依我看,这次很有可能派遣其中的一名副枢密使作为正旦使。”周元说道。

苏良摇了摇头。

“我倒觉得二人没机会,你要知丁副使已经五十四岁了,庞副使更是五十六岁了,二人的身体本就不好,此番辛苦,他们经受不住!”

正旦使,看似是个美差,其实非常辛苦。

宋与辽的国都相隔上千里,仅路途上便需要三个月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